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精英智库
史玉波: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应用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加入时间:2019-05-20        来源:中国节能网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下,我国储能产业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历程,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吉瓦(1吉瓦=1百万千瓦),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进入了“吉瓦发展新时代”。2018年,在用户侧储能应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电网企业也积极推动储能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发布关于储能技术应用和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储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用户侧和电网侧的“双轮驱动”下,全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应用装机规模接近700兆瓦,跃居世界第二位。
  
  当然,在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繁荣局面背后,也反映出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有一些重点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一是储能技术研发仍需不断加强。在储能项目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要继续扎根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解决储能技术的共性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和标准建立准入门槛,确保储能项目以及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缺少相应的规程和标准。储能项目建设方面,消防、土地、环保、交通等部门对储能项目建设的相关审批要件缺乏认定标准,储能项目运行方面,技术、运行和安全管理方面缺乏标准,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急需出台;
  
  三是项目的商业投资和运营存在困难。用户侧收益模式单一,同时受电价降低等因素影响,项目投资风险逐步增大;规模化电网侧储能项目缺乏明确的投资收益渠道和市场监管制度;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尚需完善,储能项目取得电网辅助服务收益困难等。
  
  面对产业发展的形势与困难,储能行业应该在坚定发展信心和发展路线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力争实现三个同步:即技术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应用的同步,政策市场机制完善和商业化开发的同步,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步,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推动不同领域储能示范项目的规划建设,做好在运项目的运行管理,在及时总结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明确项目准入门槛,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二是要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规则,构建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加快现货市场建设步伐,鼓励储能项目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化交易,为储能获取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平台。
  
  三是提前布局储能系统的回收和再利用机制,加强对电池回收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力度,加大对电池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力度,着力形成产业链闭环,确保储能产业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李婷)
 
 
冯超:极致能效改造工程已带来十分可
两会之声|王兰玉代表谈低碳转型“河钢
王臻代表:多措并举 助推纺织行业低碳
单增海代表:建议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
刘倩:碳排放权新规出台,低碳排放行
李继峰: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新型固体材料能快速传导锂离子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
成功案例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正式投运
陕西氢能双翼煤气制氢储氢示范项目启
中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将落户广州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他山之石  
俄罗斯远东天然气管道连通工程启动
俄开发适用6G的液晶设备原型
俄开发测试消防系统的智能综合体
法德将开发太空量子传感器预测地震
大丰聚焦绿色低碳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绿能之都”建设,引领绿色低碳
追“新”逐“绿”能源低碳转型释放绿
今年我国将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济南高新区:点题“绿色低碳”,构建
“光伏+”综合利用 能源结构绿色低碳
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循环经济万亿
河南发文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
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驶上快车道
发展循环经济 让“包袱”变财富
破解回收利用难题 着力提升社会源废弃
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循环经济万亿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