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加入时间:2023-06-03        来源:光明网


  近日,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商务部原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表示,循环经济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全球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阶段,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和更新“双碳”发展的国家战略。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论坛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意在探讨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循环经济,促进生产生活等领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升级,实现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未来。来自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资料显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途径。
  
  国研智库产业研究室主任徐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由循环经济带来的相对减碳量达25%。
  
  从目前来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固废综合利用率快速提高,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但崇泉表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以及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来看,我国仍需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冬伟表示,由于循环经济的前期投入一般比较大,但是成本回收周期较长,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经济激励仍不足。另外,相比西方而言,我国循环经济在一些关键领域,或者关键环节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出台配套细则。
  
  对此,崇泉也表示,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法律和政策保障和支持。他指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是完备的,但相关的法律保障方面有待完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当下的需求,需要结合实际进行适当地修改。
  
  “应加强循环经济价值链整合,提高价值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崇泉说,关注电子、化工、纺织、塑料等农业、食品等关键行业的价值链,将循环经济理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从上游过程、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真正实现再生,即“从摇篮到摇篮”的发展理念。同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最后,崇泉强调,应搭建循环经济“政、产、学、研”平台。他表示,以科技赋能循环经济,深化新型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是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为整个闭环的整个环节带来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责任编辑:李婷)
 
 
南航集团董事长马须伦:加快推动绿色
蒋涛:支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杜祥琬院士: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
赵英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绿色低碳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能完全降解的不湿纸吸管面世
新型激光器或成下一代以太网技术基础
成功案例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他山之石  
英国将从埃及进口太阳能电力
英国将建造全球首艘零碳排放电动海上
巴西国家氢能规划落地,海上风电机会来
韩电池企业加快在美组建供应链
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业界探索绿色发展新
山东:借“光”生“金”点亮绿色低碳
工商业储能三大商业模式“详解”
中国节能:以示范引领绘就绿水青山新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跑"
全球首款低碳45吨轴重重载车轮在马钢
湖南新邵抢抓施工“黄金期” 推动循环
2023循环经济与碳中和暨绿色供应链论
吉安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铜陵市探索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绿”与“金”并行 构建低碳循环经济
循环新品亮相 兰精集团打造循环经济新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