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节能论坛
赵英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入时间:2023-03-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过去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过去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也就是碳汇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2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提到了我国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多个“第一”。
  
  赵英民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他表示,将遵循减污和降碳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的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中国贡献。”赵英民说。
  
  他谈到,我国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领先,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
  
  赵英民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与发达国家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再控制碳排放不同,中国目前既要减污,又要控碳,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实现后发优势的重大机遇。”
  
  下一步,该如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赵英民表示,将遵循减污和降碳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协同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源头治理。注重创新引领,鼓励先行先试。扎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一是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供给体系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新能源车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三是提高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大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鼓励绿色低碳土壤修复。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强“无废城市”建设。
  
  四是开展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等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加强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推进能源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推动重点行业打造减污降碳标杆企业。
  
  五是强化科技、法规标准、管理政策等支撑保障。推动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等绿色赋能。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快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技术规范。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碳计量等规则制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我们的未来福址。”赵英民在发言的最后,呼吁大家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李婷)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杜祥琬院士: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
赵英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绿色低碳
辛剑明:行走在小县城的低碳达人
熊涛:建设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
产品交流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国内单体最大海上风电场呼之欲出
技术交流  
能完全降解的不湿纸吸管面世
新型激光器或成下一代以太网技术基础
光照加速大自然“电网”导电性
弹性半导体制成可穿戴神经形态芯片
成功案例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欧洲能源企业热衷美国海上风电开发
他山之石  
中国和巴西清洁能源合作再创佳绩
发力清洁能源 德国太阳能发电量创纪录
加强能源主权追求去碳目标法国加快部
从“欧洲氢银行”管窥欧盟氢能发展新
安徽滁州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
天津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见行见效
广西:“变废为宝”打造再生商品供应
扎实推进“十项行动”天津加快能源绿
四川省稀土资源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清洁能源助天津低碳转型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
循环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峰会在京召
税惠助企“变废为宝”循环经济“向绿
多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播报文章
上杭:循环经济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