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国际资讯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经验
加入时间:2009-06-19        来源:资源网


澳大利亚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使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重视科研开发,广泛利用节水技术,实行用水管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一)管理机构分级负责,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澳大利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实行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管理机构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联邦政府成立了由联邦政府总理任主任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COAG),水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农业渔业林业部和环境部承担。联邦政府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研究和规划,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协调,并提供政策指导,确保环境用水安全。州政府对水资源实施权属管理,根据联邦政府确定的各州水资源总量,对本州的用户按5-15年期限发放取水许可证,通过立法来规范取水行为。地方政府设有水管局,主要任务是执行州政府颁布的水法律、法规,负责供水、排水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澳大利亚从联邦政府到州、地方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了因多头管理导致的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二)建立水权和用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立法,建立了水权制度。政府将国有水资源以许可的形式分配给地方水利批发商(含水务部门)和农户,由批发商以买卖的形式将水供应给用户,从而使水的管理既有宏观计划,又有市场调节。同时,政府允许不同用户之间相互有偿转让用水额度,实行水资源商品化,即通过市场调节配置水资源。
  二是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取水许可审批制度。递交申请报告(包括取水量、取水地点、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缴纳申请费;由政府部门在地方报纸上刊登告示,征求一定范围内民众意见,如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对符合审批要求而又无异议的取水单位发放许可证。
  (三)通过充分协商机制,对流域实施综合管理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跨行政区域(州)的河流实行流域综合管理,如墨累河—达令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是全国最大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机构设有流域部长理事会、流域委员会和社区咨询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是流域管理的决策机构,由联邦政府和所在州的土地、水利及环境部长组成,通过表决决定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有关事项的政策和主张。流域委员会是执行机构,接受部长理事会指导,主要职责是分配流域水资源,向部长理事会就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实施水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提供资金和框架文件。社区咨询委员会是部长理事会的咨询机构,负责调查研究,就一些决策问题进行咨询。
  澳大利亚墨累河—达令河流域管理为按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提供了一个模式。该模式依赖于充分协商机制和通过工程对水资源实现高度控制,使以分水为主要内容的流域管理得以有效实施。
  (四)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为解决各州在对水资源提取利用时很难相互协调,往往过度用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的问题,澳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水分配与水权——实施水权的国家框架》,明确了“环境是合法用水户”。1996年,澳政府又颁布了《地下水的分配与使用——澳大利亚地下水管理国家框架》,把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作为整体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畴。两个框架文件的目的是促进全国水资源分配及水权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合理协调用水关系,在充分考虑参与水资源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和用户利益的同时,保证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FS:PAGE]发展。2004年,澳政府公布了“水资源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水资源分配及水权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水资源行动计划”的实施,政府投入20亿澳元设立水资源基金,旨在改进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数据库,提高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利用率。
  二、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积极推进水价制度改革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充分运用水价等经济手段促进供水业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澳大利亚每年消耗146亿立方米的水中,70%用于农业灌溉,21%用于城市和工业用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对水价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各地新水价政策的制订和供水企业化是同步进行的。
  实施水价制度改革后,澳大利亚供水企业总收入中,水费收入由15%增加到了60%;持续增长的工业用水,在近5年降低了16%。目前,澳大利亚不论是城市供水企业,还是农业灌溉公司都能实现盈利。
  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定价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工具,能确保人们认清水的价值、水的珍贵。如果没有适当的水价,供水公司就不可能承担供水、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维护等多项城市水务职能。同样,水费如果没有占到市民人均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把节约用水当一回事。
  (二)推行水权交易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水资源改革框架协议,要求各州签署这一协议,对水资源分配中的水权关系、水量、水的可转让性等进行改革。框架协议的出台和实施大大推动了水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澳大利亚的水交易市场基本形成。目前,各州和地区在农牧业用水方面的交易比较活跃,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水资源交易中,政府也是积极的参与者。2004年,政府出资5亿澳元从国家东南部的墨累河流域的水权拥有者手中购买5000亿升水。政府把这5000亿升水保留在墨累河流域,以维护其生态环境。水交易市场机制是一个有力的经济杠杆,澳大利亚政府用这一杠杆来调控全国对水资源的提取和利用,引导和刺激各行各业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设施得以安全运行和有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澳大利亚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在灌溉工程管理上,已逐步实施由政府管理转为私人企业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各州政府鼓励原来负责灌溉工程管理的公务人员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管理公司,将水利工程作为企业来运行,政府在15年内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支持的额度因工程而异。水利工程的水价不仅要受到政府的控制,而且要与用水户协商一致。总的目标是,通过15年努力使工程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三、重视科研开发,广泛利用节水技术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水资源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开发的重点主要是污水处理和节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家家户户都安装有小型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这种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占地少、运行成本低、方便回用等特点,回收的水可以用于灌溉草坪,既节约用水又保护环境。澳大利亚大力鼓励开发并利用节水装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对节水技术的物化工作十分支持,从而使各种节水技术能够通过产品渗透到千家万户。澳大利亚消耗淡水的70%都是用于农业灌溉。现在,澳大利亚在农业用水上普遍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农民用水的费用支出。澳大利亚CDS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雨水净化设备”,它是运用旋流的原理,通过过滤网将固体废物截流下来,让清洁的雨水排走。在澳大利亚,雨水净化设备被广泛安装在公园、旅[FS:PAGE]游度假村、海滩、港口等位置,用于对雨水的清洁,起到了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四、实行用水管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以悉尼为例,造成悉尼用水紧张既有干旱少雨的原因,也有浪费严重的问题。澳大利亚通过专家学者呼吁、议会调研立法、政府政策宣传,现已逐步建成节水型社会,在城市,喷浇花园草坪、冲洗车辆基本绝迹。在农业用水方面,农民用水必须交费。农户向供水站申请购买水,供水站则根据农户需要和配额向州里的水供应管理组织购买,然后销售给农户。农场水渠中都有供水计量装置,据以确定用水量和费用。

(责任编辑:桑榆)
 
 
袁亮: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低碳经
冯超:极致能效改造工程已带来十分可
两会之声|王兰玉代表谈低碳转型“河钢
王臻代表:多措并举 助推纺织行业低碳
单增海代表:建议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
刘倩:碳排放权新规出台,低碳排放行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新型固体材料能快速传导锂离子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
成功案例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正式投运
陕西氢能双翼煤气制氢储氢示范项目启
中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将落户广州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他山之石  
俄研发骨组织植入物制造新方法
德国专家:中国电动汽车助推全球绿色
俄罗斯远东天然气管道连通工程启动
俄开发适用6G的液晶设备原型
金融助力石化业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将开展绿色低碳学校创建行动
北京锚定重点产业 打造绿色低碳新动能
潍坊寿光市:向“绿”而行 低碳发展动
易碳数科助力企业算好碳排放这本账
江苏全面启动“无废运河”建设
欧洲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任重道远
加快完善家电利用循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让“包袱”变财富
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循环经济万亿
河南发文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
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驶上快车道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