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节能论坛
环保门槛多多益善
加入时间:2009-05-30        来源:中国环境


最近,环保门槛挡住了山东省高密市19家企业的评优路。来自《齐鲁晚报》的消息说,高密市在近期连续开展的“文明诚信民营企业”等4项评比中,19家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取消评比资格。
  高密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参评企业中有14家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1家企业因为没有治污设施而引发市民环境信访,两家企业没有缴纳排污费,两家企业被环境执法部门处罚后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按照规定,高密市环保局对这些企业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将他们直接从参评名单中剔除。
  对此,笔者不禁为高密市设置的环保门槛叫好,企业环保不达标就取消其评优资格,无疑是地方环保部门履行其环境保护综合监管职能的有效做法,相信此举能唤醒企业的环境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个排污企业的共同参与。然而,知易行难。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做到自觉遵守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一些企业利令智昏,违法排污,为追逐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公然牺牲公众环境利益的事情在当下时有发生。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环境执法存在种种缺陷等原因,使违法违规排放污染物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在一些地方目前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因此,笔者以为仅靠企业的自觉、自律意识来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地方环保部门应该像高密市环保局一样,真正用好“一票否决”权,使其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使企业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据有关部门估算,环境损失占中国每年GDP增长的8%~13%,但要治理这些污染,我们支付的成本可能比这个数字还高。如果再加上环境污染对于公共卫生等领域产生的间接影响,一些地方的环境损失将远高于每年的GDP增长。而要改变这一状况,不能只靠一味地增加环保投入或研发环境治理技术,而要从源头抓起,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从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和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入手,抬高环保门槛,让污染企业全额支付环境成本,真正实现谁不支付环境成本,谁就寸步难行。
  其实,对于地方环保部门来说,“一票否决”权早已有之,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却需要当机立断的决心和面对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勇气。特别是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对于拉动内需的各类建设项目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要保持高度警惕,重点是要坚持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两高一资”和低产能项目要坚决予以“一票否决”。笔者相信,如果有一天在高环保门槛的作用下,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完全无利可图,那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现阶段,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践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使有限的资源环境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责任编辑:桑榆)
 
 
黄鹂:钢铁与机械要在自主创新等方面
袁亮: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低碳经
冯超:极致能效改造工程已带来十分可
两会之声|王兰玉代表谈低碳转型“河钢
王臻代表:多措并举 助推纺织行业低碳
单增海代表:建议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新型固体材料能快速传导锂离子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
成功案例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正式投运
陕西氢能双翼煤气制氢储氢示范项目启
中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将落户广州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他山之石  
风能取代化石燃料成为英国最大电力来
俄研发骨组织植入物制造新方法
德国专家:中国电动汽车助推全球绿色
俄罗斯远东天然气管道连通工程启动
逐“绿”前行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可持续
高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助力石化业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将开展绿色低碳学校创建行动
北京锚定重点产业 打造绿色低碳新动能
潍坊寿光市:向“绿”而行 低碳发展动
“5万亿”循环经济加速:在华外资加码
让再循环更有价值 让产业链更加完善
持续投资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欧洲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任重道远
加快完善家电利用循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让“包袱”变财富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