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产品交流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加入时间:2019-10-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28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而根据国家“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达50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其动力电池退役的高潮也即将到来。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一般使用寿命预估,2020年左右,我国将迎来包括家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的高潮。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置和利用就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需要加快补齐。
  
  首先,要补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短板。应加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规模化、高效化、可追溯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信息管理体系,形成从生产、销售、消费、回收以及利用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积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尽快研究出台有别于传统汽车回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回收企业准入办法,淘汰技术、规模、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回收基地和动力电池回收处置服务网点,便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制定实施押金制度,提高消费者的回收意识,最终形成闭环管理。
  
  其次,要补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设计、技术和工艺短板。从动力电池的源头设计上强化回收利用,着重在材料选择以及通用性、结构的易拆解性及便于梯次利用等设计上弥补当前的不足。加强电池使用环节、梯次利用中和再生利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和投入,着重破解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和电池成组连接、剩余寿命及状态评估、安全性能指标评价、提高正负极材料的回收率等技术和工艺难题,真正使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既环保又安全。
  
  最后,要补齐相关制度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短板。尽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专门立法,从法制层面确保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执法监管,对违法从业以及破坏环境者依法严惩。强化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出台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在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受规模影响难以盈利的情况下,确保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激励有能力企业参与其中,促进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书雪)
 
 
南航集团董事长马须伦:加快推动绿色
蒋涛:支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战
专家热议能源转型之路:未来可再生能
杜祥琬院士: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
赵英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绿色低碳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能完全降解的不湿纸吸管面世
新型激光器或成下一代以太网技术基础
成功案例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以色列计划部署四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
挪威政府发布首批大陆架海上风电建设
2022年济宁建成10万千瓦储能项目
他山之石  
英国将从埃及进口太阳能电力
英国将建造全球首艘零碳排放电动海上
巴西国家氢能规划落地,海上风电机会来
韩电池企业加快在美组建供应链
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业界探索绿色发展新
山东:借“光”生“金”点亮绿色低碳
工商业储能三大商业模式“详解”
中国节能:以示范引领绘就绿水青山新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跑"
全球首款低碳45吨轴重重载车轮在马钢
湖南新邵抢抓施工“黄金期” 推动循环
2023循环经济与碳中和暨绿色供应链论
吉安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铜陵市探索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绿”与“金”并行 构建低碳循环经济
循环新品亮相 兰精集团打造循环经济新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