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节能论坛
翁伯琦:环境文化值得关注
加入时间:2009-06-05        来源:科学网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家冯骥才曾经说:“文化虽然不能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经脉,抽掉了这条经脉,民族便不能称其为一个民族。”毋庸置疑,环境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表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环境文化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挑战,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很显然,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经济的增长、政治的稳定、治国方略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正是基于此,人们必须从经济增长、国家安全、法治德治、政治文明和民族精神等综合角度来探究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密切关系。作为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建设环境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倡导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实现环境友好,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球关系,认清资源形势,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走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发展环境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厚重的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态文明观念,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而且可以为法治德治建设、政治民主制度完善奠定又一个坚实基础;不仅可以为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而且可以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营造氛围。《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惟有遵循客观规律,惟有关注环境文化,惟有弘扬生态文明,方能实现科学发展,方能实现和谐互利,方能实现民族复兴。
  《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宏大事业的基础体现于无数的小事与平凡细节之中。同理可知,环境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于众人的理性与传统美德之中。环境文化的魅力何在呢?往往在于平凡之中见真谛,是在平常之中传真情,是在平静之中蕴真心。文化的力量常常就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励众人、感染众人。例如一个宏大的话题,通过作者的阐述可以划大为小,以小见大,逐一道明,让人感知深思;一个复杂的内容,通过作者的铺展可以综观世界,俯仰古今,以史为鉴,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学术的观点,通过作者的写作可以文理综合,逻辑递进,娓娓道来,让人品之有味。当然,优秀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金玉其中”的精神,也在于源于自然的内涵,更在于给人启迪的哲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遵循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信奉众生平等的传统,无不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复合关系,无不表现着深刻睿智的生态文明,无不浸润着天地人文的和谐美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环境文化将在广泛吸收世界环境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向世人展现出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独特风韵。

(责任编辑:桑榆)
 
 
黄鹂:钢铁与机械要在自主创新等方面
袁亮: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低碳经
冯超:极致能效改造工程已带来十分可
两会之声|王兰玉代表谈低碳转型“河钢
王臻代表:多措并举 助推纺织行业低碳
单增海代表:建议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新型固体材料能快速传导锂离子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
成功案例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正式投运
陕西氢能双翼煤气制氢储氢示范项目启
中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将落户广州
深圳北站枢纽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他山之石  
风能取代化石燃料成为英国最大电力来
俄研发骨组织植入物制造新方法
德国专家:中国电动汽车助推全球绿色
俄罗斯远东天然气管道连通工程启动
逐“绿”前行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可持续
高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助力石化业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将开展绿色低碳学校创建行动
北京锚定重点产业 打造绿色低碳新动能
潍坊寿光市:向“绿”而行 低碳发展动
“5万亿”循环经济加速:在华外资加码
让再循环更有价值 让产业链更加完善
持续投资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欧洲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任重道远
加快完善家电利用循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让“包袱”变财富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