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循环经济风起云涌 如何把握5万亿元年产值机遇
加入时间:2024-11-16  来源:中国财富网  
 
<p>  循环经济的下一步,需要让循环回收的产业链更透明,同时可以通过落实碳普惠机制、推行减量补贴、推广绿色采购等举措,激励循环经济实践者。<br/></p><p>  </p><p>  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天津挂牌成立。循环经济领域迎来“国家队”入场,循环经济产业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p><p>  </p><p>  循环经济产业规模有多大?答案是明年计划年产值5万亿元。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山东、河南、广东、山西、四川等地发布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行动方案,加速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进程。</p><p>  </p><p>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正从过去的以回收生意为主发展为具有高科技属性的新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从单纯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转变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市场蓄势待发。</p><p>  </p><p> <strong> 需要技术及产业化</strong></p><p>  </p><p>  在上海气候周与ChinaESGAlliance联合主办的循环经济论坛上,蔚来汽车ESG负责人郭宇竹介绍了蔚来汽车的循环经济实践:“除了使用PCR循环塑料、生物基皮革作为汽车内饰材料外,我们还与上游供应商一起探讨,如何将报废车辆的铝废料熔融再造,通过技术工艺保级使用。”</p><p>  </p><p>  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固体废物协会今年共同发布的报告认为,如果全球采用循环经济模式,2050年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可以从超过45亿吨减少到不足20亿吨;每年通过回收可节省1350亿美元,回收可避免初始资源的使用,并减少相关碳排放。</p><p>  </p><p>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将达到35%。</p><p>  </p><p>  发展循环经济将创造产值。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再生塑料市场规模为511亿美元,并将从2024年的554.6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071.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8.6%。而我国的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在30%左右。据记者梳理,从事再生塑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如英科再生、金发科技,今年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p><p>  </p><p>  高能环境三季报显示,公司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业务的产能尚在爬坡,后续将着力提升资源化板块各项目产能利用率,更好释放业绩。飞南资源今年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控股子公司江西巴顿可以将阳极泥、铜锡泥、烟尘灰等彻底资源化,产出锌锭、锡锭等资源化产品,推动公司业务从单一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向多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转型。</p><p>  </p><p>  我国“新三样”发展迫切需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中国风能协会(CW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风机装机量约为1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有4473万千瓦风机进入退役期。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光伏退役量将达到8000万吨,中国光伏退役量将达到2000万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曾表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每年可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20%的锂、11%的镍和25%的钴的使用需求。</p><p>  </p><p>  “新三样”回收产业产值巨大,但都面临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技术门槛和标准不一等问题。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循环经济产业正从过去的以回收生意为主发展为具有高科技属性的新产业,“进入循环经济的新时代,既要负责任地挣钱,又要解决环境问题,新一轮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新技术来支撑”。</p><p>  </p><p>  “循环经济领域的生产者以前主要是中小企业,存在生产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被认为是低端产业,但实际上它可以带来巨大产值。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循环经济规模化和产业化。”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对记者表示,“循环经济属于交叉领域,涉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需要系统化的产业架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p><p>  </p><p>  资料显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将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业务涵盖线下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消费品回收和以旧换新、废旧电池及退役风光电设备回收等多个领域。</p><p>  </p><p>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循环经济相关企业有8.8万家,过去三年成立的企业有3.6万家。</p><p>  </p><p> <strong> 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strong></p><p>  </p><p>  在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顶层设计方面,除了国务院办公厅今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此外,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回收循环利用”作为四大实施行动之一。</p><p>  </p><p>  “政策层面已经出台多个文件,接下来还需要建立起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落地实施的制度体系,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蒋南青对记者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参照欧盟的生产者责任制,要求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和处理的责任。</p><p>  </p><p>  ChinaESGAlliance联合创始人陈广宇认为,中国具备产业链齐全和高密度人口带来的物流成本低廉的优势,轻工业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可信的连接,做好逆向物流,即将销售并使用完的产品进行回收。“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来降本增效,更容易达到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管理以及技术协同。”陈广宇说。</p><p>  </p><p>  比如,耐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回收旧鞋,经过技术处理实现再生利用,建设环保运动场,并通过这项公益行动提升了品牌价值。还有消费品企业与物流平台合作开展循环经济活动的案例,潘婷、珀莱雅、金典都与菜鸟合作过空瓶回收活动,企业共同对回收来的废弃包装物进行再造利用。</p><p>  </p><p>  在以旧换新政策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召开专题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将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以及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p><p>  </p><p>  “循环经济的下一步,需要让循环回收的产业链更透明,同时可以通过落实碳普惠机制、推行减量补贴、推广绿色采购等举措,激励循环经济实践者。”杜欢政表示。</p><p>  </p><p>  另外,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拓展绿色产品认证类别,可以帮助再生产品走向市场,形成商业闭环。通过推动数字化认证技术,推动碳排放等数据纳入认证实施环节,深化完善国际认证互认制度,从源头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的国际互认,都可以帮助循环经济加速发展。杜欢政建议,还可以优化创新财税、金融、信用、监管等支持政策,多元协同补齐政策短板;在消费端,提倡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p><p>  </p><p>  </p><p><br/></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扬: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人工智能有
刘国跃: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
徐少山:汽车产业减排的数据质量强化
金观平:在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
姜维:在LCA等领域加强合作,携手
钟绍良:EPD报告有助于在国际社会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研制成功
新工艺在室温下造出有序半导体材料
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
东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
成功案例  
中国海油宣布东方29-1气田开发项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机组总装完成
国家电网规划仿真平台完成全面升级
贵州大方新能源基地首批风光项目成功
他山之石  
新型电磁材料能按需切换功能
俄专家:今年俄中数字贸易将更活跃
中国能建中标菲律宾首个大型漂浮式光
巴西首笔基于区块链的户用光伏国际绿
鹤壁市:水气热智慧化建设 赋能绿色
优化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生态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清洁能源
济宁:加快现代水网建设 推动绿色低
加强资源循环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低碳
山西省政协委员聚焦煤炭转型发展 建
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地标级消费目的地落
广东: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
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 循环经济产业项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俊发·新螺蛳湾循环经济产园成立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