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加入时间:2025-01-0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冕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2024年2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2024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循环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迎来了电器产品报废的高峰期。据统计,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手机废弃量达4亿部以上,已成为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大国。通过填埋等方法处理废旧电子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例如,废弃电器中含有铅、汞、镉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会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使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对这些电子垃圾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以致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通过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再循环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此外,该项工作还能够显著减少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2023)》显示,预计到2025年,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0%。
  
  与此同时,发展循环经济还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废旧电子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铁、铜、铝、塑料以及金、锂、钯等稀贵金属。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瓶颈,还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发展还将推动技术进步乃至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被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所取代,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日益突破也将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逐年扩大,已经由2015年的约2万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4万亿元。到2025年,该产业产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2023年,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2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3.32%,较2012年提高了10.52%。随着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了解和接受。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尽管如此,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相较于传统产业,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产业规模仍然较小且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龙头企业。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特征,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其次,当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依然不甚健全。例如,一些新兴行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缺乏相应标准,这导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模糊地带。此外,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由于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最后,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仍有待加强,实际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部分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其本质内涵、运行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的了解仍不够深入。在实践层面,各类一次性产品仍然大量存在,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也困难重重。
  
  为建立完善的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为指引,优化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专项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标准,从而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相关部门还需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从而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首先,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的龙头企业,扩大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其次,需要科学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需积极提高供应链中的循环经济“含量”,通过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精准补链招商、引入关键补链企业、合理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推进全链条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还可以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等环保措施。此外,提高技术水平也是建设完善产业链的重要手段。企业需积极投入研发资金,提高资源产出率,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需要构建循环型社会。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公众进一步阐述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号召全社会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优先采购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对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正面评价。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红利,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规范我国二手市场的发展,培育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让个人和家庭的闲置物品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建设全民参与的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和监督平台,提升公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参与感。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扬: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人工智能有
刘国跃: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
徐少山:汽车产业减排的数据质量强化
金观平:在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
姜维:在LCA等领域加强合作,携手
钟绍良:EPD报告有助于在国际社会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研制成功
新工艺在室温下造出有序半导体材料
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
东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
成功案例  
中国海油宣布东方29-1气田开发项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机组总装完成
国家电网规划仿真平台完成全面升级
贵州大方新能源基地首批风光项目成功
他山之石  
新型电磁材料能按需切换功能
俄专家:今年俄中数字贸易将更活跃
中国能建中标菲律宾首个大型漂浮式光
巴西首笔基于区块链的户用光伏国际绿
鹤壁市:水气热智慧化建设 赋能绿色
优化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生态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清洁能源
济宁:加快现代水网建设 推动绿色低
加强资源循环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低碳
山西省政协委员聚焦煤炭转型发展 建
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地标级消费目的地落
广东: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
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 循环经济产业项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俊发·新螺蛳湾循环经济产园成立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