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加入时间:2024-07-19  来源:本站  作者:liting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在甘肃省瓜州县,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主体工程日前已进入调试阶段,力争今年底投产发电,届时,光热储能电站将作为基础调节电源,与周边光伏和风电形成总装机规模70万千瓦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年发电量将达到18亿千瓦时。在西藏八宿县卡瓦白庆乡,世界在建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八宿100兆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日前吊装作业完成,项目共安装20台风机,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每年可新增清洁电量2.23亿千瓦时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4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9亿千瓦,同比增长52.2%;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5%。与此同时,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增势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4%、43.6%、42.8%。
  
  随着新能源不断发展壮大,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至关重要。白鹤滩外送电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来自金沙江的水电仅7毫秒即可“闪送”长三角;川渝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加快建设,投产后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当前,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连接起能源基地与电力负荷中心,为经济发展“出力添绿”。
  
  国家能源局近期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
  
  “部分地区在研究新能源发展规划时重点考虑资源条件,并未充分考虑并网送出和消纳,新能源规划规模与电网输变电能力、电力负荷消纳能力等未协同匹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大部分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可以做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而配套的电网接入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业内人士表示,《通知》的发布,对于完善新能源利用率管理机制、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新能源可参与电力平衡容量比例较小,建议通过建设系统友好型电站等模式,依托高精度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新能源主动支撑、一体化调控等技术创新,逐步提升新能源电力替代能力。”电力设计规划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强表示,目前,新能源已进入跨越式增长新阶段,消纳压力持续增大,建议以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为目标,确定调节能力需求,源网荷储四端统筹优化。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扬: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人工智能有
刘国跃: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
徐少山:汽车产业减排的数据质量强化
金观平:在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
姜维:在LCA等领域加强合作,携手
钟绍良:EPD报告有助于在国际社会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人造叶片+铜纳米花能高效转化二氧化
量子光技术让时域光谱灵敏度翻倍
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研制成功
新工艺在室温下造出有序半导体材料
成功案例  
中国海油宣布东方29-1气田开发项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机组总装完成
国家电网规划仿真平台完成全面升级
贵州大方新能源基地首批风光项目成功
他山之石  
新型电磁材料能按需切换功能
俄专家:今年俄中数字贸易将更活跃
中国能建中标菲律宾首个大型漂浮式光
巴西首笔基于区块链的户用光伏国际绿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低碳“通道”
鹤壁市:水气热智慧化建设 赋能绿色
优化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生态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清洁能源
济宁:加快现代水网建设 推动绿色低
加强资源循环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低碳
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地标级消费目的地落
广东: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
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 循环经济产业项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俊发·新螺蛳湾循环经济产园成立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