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经验交流 知识宝典 专题活动 专家观点 节能论坛 精英智库 高端视点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产品商城 技术推介 项目推介 会议会展 数据统计 会员服务 培训中心 创新创业
绿潮涌动“碳路”前行
加入时间:2024-07-20  来源:本站  作者:liting
 

    “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这是湖北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

    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省份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湖北近年来扎实推进碳交易试点、中碳登建设和碳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努力。

    荆楚大地,“双碳”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源源不断汇集,成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碳资产大脑”护航

    在武汉市武昌区中碳登大厦登记结算大厅内,“全国碳市场行情”电子大屏显示着全国碳市场K线图。红绿交织间,映射出碳市场的动态与活力。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交易中心位于上海,注册、登记、结算设在武汉,由中碳登负责运维。

    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核心运行平台,中碳登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已护航全国碳市场平稳、安全运行700多个交易日。

    3年来,全国碳市场交易日趋活跃,碳配额价格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达到每吨90元左右。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

    以一个年度为一个履约周期,在过去的2个履约周期内,全国共向2500余家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超过190亿吨。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这笔碳资产超过1。5万亿元。

    目前,中碳登服务全国2533家企业,累计清结算规模突破530亿元,居全球首位,服务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

    随着中碳登、中碳科技等涉碳企业入驻,57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已入驻中碳登大厦,涉及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等细分领域。依托中碳登平台,湖北现已汇聚碳领域国内外头部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了碳市场全产业链。

    碳市场助力节能减排

    自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省份以来,湖北省在碳市场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市场监管、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开展探索与实践。

    湖北碳市场现有各类经营主体2万余个,其中控排企业343家,投资机构959家,纳入企业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82亿吨,涉及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16个工业行业,有效覆盖了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是首批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企业。2014年以来,该企业通过建立生产指挥中心、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各类永磁节能电机和风机等,极大地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截至2023年底,该企业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电耗下降15。4%,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过去,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现在能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

    2024年5月15日,正值“全国低碳日”之际,华泰证券与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湖北碳配额回购交易业务,为企业融资1300万元。

    2024年5月31日,全国首创的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在武汉启动,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深度融合。湖北企业用碳配额做抵押去贷款、用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这一高效的循环将逐渐成为常态。

    碳普惠人人皆可为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公众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生活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武汉组建了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上线公众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

    骑车1公里,能获得40克碳减排量;坐一趟地铁,能获得170克碳减排量;使用自带购物袋,能获得5克碳减排量……用户在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搜索或扫码即可创建个人碳账户,只要践行低碳行为,即可获得碳普惠减排量和“努力低碳”等荣誉勋章。

    7月21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碳市场大会,预计产生3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企业捐赠、“武碳江湖”小程序的个人捐献碳普惠减排量等方式,将助力此次活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自上线以来,“武碳江湖”已吸引了79万人次访问,累计个人减排量41吨——相当于1883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中小微企业已累计开发7609吨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碳市场实现27。7万元收益。

    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已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和经验模式,下一步湖北省将支持其他地方建立碳普惠体系,推动形成“一城一普惠”的低碳发展新格局,推动更多人参与降碳。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扬: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人工智能有
刘国跃: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
徐少山:汽车产业减排的数据质量强化
金观平:在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
姜维:在LCA等领域加强合作,携手
钟绍良:EPD报告有助于在国际社会
产品交流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探秘国内首个
我国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应未雨绸缪
技术交流  
人造叶片+铜纳米花能高效转化二氧化
量子光技术让时域光谱灵敏度翻倍
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研制成功
新工艺在室温下造出有序半导体材料
成功案例  
中国海油宣布东方29-1气田开发项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机组总装完成
国家电网规划仿真平台完成全面升级
贵州大方新能源基地首批风光项目成功
他山之石  
新型电磁材料能按需切换功能
俄专家:今年俄中数字贸易将更活跃
中国能建中标菲律宾首个大型漂浮式光
巴西首笔基于区块链的户用光伏国际绿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低碳“通道”
鹤壁市:水气热智慧化建设 赋能绿色
优化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生态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清洁能源
济宁:加快现代水网建设 推动绿色低
加强资源循环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低碳
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地标级消费目的地落
广东: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
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 循环经济产业项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俊发·新螺蛳湾循环经济产园成立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10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设》
项目名称:《吉林省节能减排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6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